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日劇心得】反英雄—貫徹自我內心的正義

原本看了《海的開始》回去看《至愛之花》,讓人很想寫一篇喜歡上編劇生方美久的文章,但後來又跑去看《反英雄》,看完後主題曲一直在心中繚繞,想說就先來寫一篇《反英雄》的觀後心得。

這部劇講述的是一位檢察官轉任的律師,為了替一樁十二年前舊案的被告平反,而踏上揭弊之路,隨著第一集殺人事件被告被判無罪,十二年前塵封案件的真相也逐漸被揭露。

劇情就不贅述,但總之在短短的十集當中,每一集的故事都與十二年前的舊案扣合,主角選擇的案件全都是為了推進十二年前案件,讓這樁塵封舊案重新回到公眾目光之下,讓不該受到咎責的人重獲自由,讓該受到咎責的人受到制裁。

為了守護心愛的人,你願意殺人嗎?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在網路書店口碑下看了亞莫爾.托歐斯所寫的熱門作品《莫斯科紳士》,便迷上了這位作家,而他的另一本小說《上流法則》同樣十分精彩。因此當《林肯公路》這部作品翻譯成中文後,也趁著Kobo特價趕快買下來閱讀。

看完了托歐斯的三部作品之後,我認為作者最擅長的,便是描繪不同時代底下的小人物,不論是共產蘇聯下被困在大都會飯店的亞歷山大.羅斯托夫伯爵與飯店客人、員工,抑或是大蕭條時期居住在鈕約、聰明伶俐的女主角,每個人在托歐斯的筆下,個性都十分鮮明,但角色許多的決定,卻又不得不服膺於大時代下的洪流,正如現實世界的我們一樣。

回到《林肯公路》這部小說,首先,從名稱上來看,不難發現這部小說走的是「公路類型」,也就是作者透過故事情節,讓小說主角經歷一段旅程,並讓角色在移動過程中獲得改變或成長,然而如果是抱持著這種預設,而開始閱讀《林肯公路》的話,讀者讀到最後恐怕獲得的只有失望。

《林肯公路》這部小說主要圍繞在三名待過矯正機構的青年人,包括曾經過失殺人的埃米特,以及趁著埃米特出獄,而跟著中途逃獄的毛毛及公爵夫人,最後再加上埃米特8歲的弟弟比利。

就像故事中比利最愛的那本《英雄大全》,所有故事的開頭,都得從主角故事的中段開始下筆一樣,這部小說的起點便是從埃米特出獄返家開始寫起。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lient.jpeg

趁著考完試這段時間,看了最近很多人追的日劇Silent,想說來重拾寫心得的習慣,把一些看完以後的想法記錄下來。

從之前看完《打扮的戀愛是有理由的》之後,就決定川口春奈以後演的劇都要追起來,一直覺得川口春奈長得很像綾瀨遙跟宮崎葵的合體,有一絲的透明感,再加上甜美的笑容,很能被她的一顰一笑所吸引。

回到這部劇,劇情很簡單,主要就是高中時期戀愛的男女主角,因為男主角逐漸失聰,決定放棄這段戀情,直到8年之後兩人才在偶然之下再度相遇,然而此時女主角已經跟男主角最好的朋友在一起,而男主角則還是因為自己的疾病,而無法對人坦誠相待。因此這部日劇的主軸,便是女主角如何重新與男主角相遇,並且治癒對方的故事。

怎麼說呢?從以上的敘述不難覺得,整部劇的劇情簡單過了頭,但是你在觀賞的過程中,卻不會覺得單調,因為整部劇的氛圍形塑的很成功,所以就是順順的看過去。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jpeg

 

周末哲仁王后播出結局,雖然對真正的結局感到十分遺憾,但還好有番外可以彌補一些空虛的心情。這幾年來看過的戲劇中,哲仁王后是最讓我著迷的一部戲,當初看到劇情介紹根本沒想過會這麼喜歡一部戲,會喜歡上劇裡面所有演員。

有時候下筆寫下心得的不一定是我最愛的戲,因為有時候太愛一部戲,反而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但哲仁王后讓我想好好替它結尾,想好好寫下為什麼我喜歡這部戲劇的想法。

當初在韓劇版看到這部戲的時候,沒有太大想法,金正賢跟申惠善都不是我熟悉的演員,最近看過的韓劇還停留在德魯納酒店跟秘密森林。一開始播出的時候也沒有想看的想法,直到大概播到第4集的時候才開始追這部戲,沒想到開始看了就停不下來,甚至開始每周追直播。趁著這部劇結束跟休假的時候,又打開從第1集看起。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0-11-16 23.12.16.png

雖然這部影集今年年初就已經出了,不過直到昨天才把最新一季追完,之前剛播出時可能因為第二季不太吸引人,所以就沒有動力在看第三季了,直到最近又開始美劇才把它拿回來追。

依照我對前兩季的模糊印象,我覺得如果說第一季隱約地讓觀眾了解到,這部影集的核心或許是想探討人工智慧是否具有主體性(頭皮上的迷宮)的話,那麼第二季可以說是更進一步鋪陳這個接近哲學的核心討論(樂園毀壞)。但是沒想到點開第三季才發現,原來編劇的野心大到這個地步,想討論的不只是人工智慧的主體性,連人類的意識都要拉進來一起攪和。

第一季劇情心得點這

剛開始點開故事憑藉著對第二季不太好的印象,想說「嘛,大概就是再把前兩季故事進一步講下去吧,也沒有太多新東西了」,不過觀看過程中完全顛覆我的預期,讓我一直想說「這樣好嗎?編劇你連人工智慧有沒有主體性這回事都還沒有說清楚,現在還要來探討人類的主體性跟意識?」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歌舞伎町夏洛克.jpeg

已經很久沒有寫文章了,最後一次的文章還留在2018年時。

這中間當然看了一些作品,但因為工作及其他現實的關係,越來越不願意將腦袋裡的想法寫出來了,好笑的是,現在我在做的工作就是每天寫文章給別人看。

總之這次想讓我重新開始記錄想法的作品是去年的動畫,《歌舞伎町夏洛克》,最近看了幾部推理動畫,重看了《櫻子小姐的腳下埋著屍體》以及《鬼牌遊戲》,都是很棒的作品,偶然間又看到了《歌舞伎町夏洛克》。

《歌舞伎町夏洛克》從名稱上來看,又是一部挪用推理經典夏洛克福爾摩斯的作品,除此之外現代版最出名的作品當然是BBC版的夏洛克,日本最近的改編日劇則有《夏洛克:未敘之章》,這些作品的共通點就是大量使用原著小說的設定,包括大家熟悉的夏洛克、搭擋華生以及莫里亞蒂等等,而角色關係也都大體挪用小說裡設定,不過在劇情上卻加入了編劇的新意。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q5dam.web.768.432.jpeg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自己念的科系及工作,對這類探討正義及新聞自由的片子很有興趣。

郵報密戰的劇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用一句話就能講完,也就是捍衛新聞自由的重要性。

劇情講述紐約時報揭露華府越戰機密文件,之後華盛頓郵報基於追求真相,不顧法院禁制令跟進報導,最後在法庭上,大法官以6比3的比數判決紐時及華盛頓郵報有揭露政府文件的正當性。

在觀看過程中最讓人感慨的地方是導演及編劇對於新聞業的描述,有感覺的出來導演刻意強調新聞業的理想面向,不論是特寫紐時招牌,編輯會議的討論,或是一份報紙的出版過程,原本只是一個無形的消息,透過打字形成文章,最後歷經校對排版印刷然後派報,變成一份人人手上閱讀的報紙,的確感受得到新聞的重量。

然而整部影片似乎也僅止於此,我覺得這部片並沒有足夠地深入探討新聞的核心。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0083855.JPG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了這部漫畫,真心覺得相見恨晚。

大概從剛上大學時開始看BL吧,怎麼說呢,我覺得BL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的虐心。對我來說正是因為主角們的情慾不被世俗所認同,以及社會上對於男人的要求,才會讓同性之間的愛情顯得這麼吸引人。所以我很討厭BL作者講男男之間的愛情描繪的如少女漫畫一般,將受描寫成愛哭、嬌羞的模樣都是我所不能接受的,雖然很多BL漫畫都這樣做。

之前看過最愛的漫畫是世界第一的初戀,雖然作者現在的故事描繪已經陷入無限循環,小野寺也變得越來越嬌羞,而他的彆扭也越來越顯得不必要。但是想當初,在看到第一集時,兩人高中時的回憶真的太虐心,因此讓我跌進這個大坑。高中時因為高野政宗的一個笑,讓小野寺誤認為對方只是在玩弄他,因此踢了他之後就跑走。這種設定就像少女漫畫一樣,很cliche,但也無所謂,還可以接受。因為最吸引我的還是高中時的小野寺律以及高野政宗。

這兩個人,其實我很早就想寫了,但在筆記上寫過幾段,也沒有完整把感受寫下來。

高中時的高野政宗因為家庭關係而把自己的心關得緊緊的。他找不活著的意義,覺得沒有人愛他,整天行屍走肉,最愛的地方是學校的圖書館。(這怎麼跟我好像啊)在有一天他接到了織田(小野寺)的告白,然後因為想捉弄他,弄壞他純真的心,於是開始跟織田往來。後來在高野政宗的場合中補上了之前漫畫最後一幕,高一的高野朝著圖書館窗戶看著小野寺的畫面,原來,他早在三年前就知道小野寺一直跟蹤他。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0068957.JPG

之前看到電視劇海報時第一眼的感覺是,海報的設計風格真像韓劇,不論是斜體的劇名或是配色。

原本沒有特別期待這部戲,從劇名來看很像是典型的愛情故事,典型不會不好,重點還是在於能不能舊瓶裝新酒。

看完第一集我覺得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雖然看似是一部典型的愛情劇,但是女主角的設定卻很不一樣。女主角藤原櫻屬於小巧可愛型,但她的職業卻是修理汽車,交通工具是重型機車,而喜歡的娛樂則是電動玩具,更重要的是原本不善言辭的她開口卻是低沈的嗓音,種種的設定讓這個角色比起一般女主角顯得更為特別。

從第一集的劇情來看,主要就是在鋪陳女主角及男主角的過去。女主角(藤原櫻)與其他兩位好友(夏帆、菅田將暉)從小生長在孤兒院,因為口吃的關係,女主角從小就被其他人嘲笑,唯有女主角的好友真美,在女主角身旁扮演姊姊的照護角色。而男主角(福山雅治)從相關介紹來看則是一位過氣的音樂家,並且摯愛的人兼過去的音樂搭檔已經不在人世。從她爸爸對待男主角的態度感覺她的逝去與男主角有某些關聯存在。由於男主角目前在修車廠裡擔任臨床心理師,於是患有口吃的女主角因為上司要求而與男主角相遇。男主角看見女主角努力想改善口吃(女主角的好友希望女主角能在她結婚當天致詞)的模樣於是找上他的好友(男主角過去搭檔的妹妹)也是語言治療師幫忙。而在第一集的最後,女主角在男主角及語言治療師的循循善誘之下唱了歌,藉由音樂女主角開始能夠順暢並大聲的唱出完整的句子,而男主角則開始被女主角的嗓音吸引,原因可能在於她的嗓音與他過去的搭檔十分相像。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最後那幾件事

因為我很愛岡田,所以當我知道這次金馬奇幻影展有撥出這部片時就買下了票,當然原因還有看到預告片段時看到岡田抱著廣末要她不要走時,明明劇情在演什麼都不知道就讓我覺得很想哭。

劇情敘述講述四位角色在開車回家路上為了閃避在路上撿錢的岡田而失控撞上對向來車,最後四個人都死了卻只有岡田活下來,但四個人死後靈魂卻仍徘徊在人間,出於不明因素只有岡田看得到四個人的靈魂,於是在岡田幫忙之下,完成四人遺願,也讓四個人得以不帶遺憾的離開人間的故事。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Td0I

我一定要來寫一篇新聞編輯室的心得,第一次看到這部影集是在HBO上,第一集開頭的節奏及對話讓我在剛開始的幾十分鐘內就愛上了這部影集。現在看到第三季的第五集,想到這是最後一季就覺得有點難過,但第三季真的是神,原以為前兩季已經很精采了,但Alan Sorkin卻能把新聞編輯室一季寫的比一季好看,太精采了。

這次主要想來談第三季的劇情,從第一集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開始,編劇寫出了他心目眾認為的好新聞是什麼,不是搶快搶及時,而是"正確性",而在第一集編劇也暗示了接下來劇情的探討重點,第一,政府內部人員提供消息給媒體是否具有正當性,第二,媒體是否享有記者特權得以不揭露消息來源,第三網路鄉民辦案,以及第四,菁英觀點的新聞學以及公民新聞學等議題。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隔了半年的文章。

其實原本沒有想要寫的,因為寫文章一直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情,但在看完1Q84後,青豆的身影卻一直留在我的腦海當中,揮之不去。當初借這本書來看是因為想讀些什麼,從來沒有讀過村上的書,但想到他一直是以"文青界的神"為名,而自己一直迫切想讀些什麼,於是就借來看了。先前看過一些評論的文章,認為村上虛無飄渺之類的,而稱呼文青必讀村上當然更含有一種貶抑文青及村上的意味,於是更讓我沒有想拜讀的意願。但慶幸我把它借來了,好像很多事都是這樣,一旦自己沒有經歷過只憑他人耳與決定一切,就會喪失很多東西。

總之回到故事來吧。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水木

很久之前就知道這首歌有同名電影,但一直沒有機會去觀看,最近重新聽了一青窈版本的花水木,對於裡面歌詞的意涵非常的感動,於是決定去找電影來看。故事背景設定在北海道,生田斗真飾演的男主角是一位漁夫而新垣結衣飾演的女主角是一位以考上早稻田大學為目標的女高中生,兩人在因緣際會下相遇在一起,中間歷經將近十年的時間,最後兩人初戀花結果的一部電影。

老實說,這部電影的劇情有些弱,也不如我當初從歌詞當中去預期的劇情一般。如果說花水木這首歌想傳達的是"無償的愛"的話,我認為電影並沒有好好傳達這個部分。從花水木的歌詞來看,對我來說,想傳達的是,兩個心愛的人在一起,但其中一方卻因為境遇的不同而無法在與心愛的人一同攜手走下去,雖然仍愛著對方,但為了讓對方有更好的未來,於是選擇放手,如同歌詞所接露的"兩人一起渡河的話,船是會沉沒的",於是其中一方只好讓對方先走,並祝福對方在未來能夠跟心愛的人百年好合。這也是為何會讓我對這首歌如此著迷的原因,這樣的愛真的很令人感動。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心得】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

We always want to go back to the past and change something to be better. But we can't change the bad part without change the good one.

關於時空旅行的故事有很多,從命運好好玩到求婚大作戰,甚至關於穿越的故事,從步步驚心到仁醫也很多,各式各樣的穿越時光的故事都在挑戰我們的想像力。這些故事的目的不外乎是要我們去思考,"如果......,會怎樣呢?",藉由回到過去,身為觀眾的我們試圖帶入主角,想要隨著主角們去彌補一些錯誤,讓自己的人生不再充滿扼腕。而這些故事,其實背後的中心思想都十分類似,必須珍惜當下,好好活著過每一天,不然就是即使回到過去,歷史的洪流也不是單靠我們一人就能改變的。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面很多人提到真相不可知的問題,但這個講法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在民事上雙方在法庭上主張的證據就足以構成法庭上的真相,剩下的就是法官判斷法律上誰對誰錯的問題,我想看完LH1沒有人會任,但LH2安藤案編劇用”真相是模糊的”這個深植在觀眾腦中的觀念逃避了本案的價值判斷。檢察官明顯偽造証據要定罪安藤,而另一方面編劇卻將古美門寫成在證據不足的情形之下拯救安藤免於死刑的律師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要觀眾站在古的一方一點也不困難。然而依照古美門的價值觀,即便藤真的有罪,古也該替她辯護到贏,而他也真的做得到但編劇卻不敢往安藤是真兇的方面寫,因為明顯的這會觸及到某些觀眾的神經,觀眾真的能在確定安藤是真兇的情形下毫無保留的支持古美門嗎?

“真相是模糊的”這句話其實很有問題,真相當然存在,尤其在刑事案件,誰殺了誰,誰偷了誰的東西都是該被調查出來的真相,真正模糊的應該是”在法庭上的真相”而非真相本身但很多卻用這句話打掉所有反駁。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編劇將檢察官寫成”為了將安藤定罪而不惜偽造證據”,先天上就已經讓人無法支持,也因此只能贊成古的做法,但說實話,這種安排一點也沒有價值衝突的問題,因為古的對手太弱,所以我們才能毫無保留的支持他。真正有價值衝突的應該是,如果今天安藤的確是真兇,而古還幫她打到贏,這才叫做真正的”勝者即為正義”,否則在證據不足的情形下,古打贏官司只是剛好而已。

第一季我愛上的LH就是編劇敢告訴你支持醜陋的一沒有不對,看似惡人的人不是真的這麼壞,看似好人的人也不是真的那麼好。與其說"真相模糊",我更認為是"沒有誰是完全的對或完全的錯",古美門就是可以在惡人身上找到在法庭上對他有利的證據,主張對自己當事人有利的事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站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可能性而已,也只有古美門這種不將自己價值觀加諸在他人身上的人可以從各個方向看到不同的事實面貌。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4615960299

最近剛看完伊坂幸太郎的重力小丑,雖然看完後很沉醉於其中,卻遲遲無法動筆完成心得。由於看完重力小丑,讓我一度沉迷於作者的思想當中,於是又借了另一本同樣有名的死神的精確度,看完後只能說,真的沒有讓我失望。

死神的精確度是由幾篇短篇所結合在一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千葉的死神,他的任務便是在上頭指示下,來到在一個星期內會死亡的人身旁,觀察這個人的生活,並做出確認這個人是否真該接受上頭的指示而死,一個禮拜後死神有兩種選擇,第一是回復上頭"認可",那麼這個人便會遵照上頭原本的決定死於各種意外事故,第二種則是"放行",如果選擇放行,這個人便不必接受上頭的死亡安排,得以繼續活在這個世上。死神的精確度便是透過主角千葉的視角,讓讀者看盡人生的百態。另外書中特別強調,令死神在人世間最著迷的事物就是音樂,死神來到人世間執行任務時,一定會去唱片行聽音樂,甚至有時候聽音樂似乎才是他們來到人世間的主要任務。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0044163

所以我說,考前絕對不能看LH阿!!每次看完LH就會想要來打一篇心得,尤其第二季的劇情每集都讓反方砲聲隆隆的情形下想為他寫一篇文章辯駁阿。劇情就不贅述,總之這集又跟第四集一樣,大家看完後還是罵羽生。我真的無法理解大家為何如此厭惡這個角色。看完一堆人的評論,反方大概就幾個論點,第一,雙贏概念很噁心,第二羽生都只在自己輸的情形下才說雙贏,第三,上法庭還想要讓當事人獲得幸福太噁心。然後就開始在劇情上做無限延伸,說明為何古美門的作法才是對的。

我想還是要從編劇的動機開始說明。看到第五集,我可以比較肯定的說,第二季的編劇想要辯論的議題其實是更大的,而顯然編劇對於劇情的處理跟想談的東西其實是更有野心的。在第一季時,做為古美門的反方是黛,一位只看見眼前自己看見的便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左右當事人的新人律師,這些論述在上一篇都以說過,總之在第一季的編劇刻意製造了黛這個角色來讓我們了解,身為律師最不該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價值觀來打官司,因為律師不是神,無法看清事實全貌,因此他所能做的就是盡量爭取當事人的利益,以當事人的意念為意念,這樣的律師才是一位合格的律師,然而這個觀點卻似乎被根深蒂固地帶到了第二季。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想我真的是瘋了,明明要期中考了,卻還來在半夜睡不著覺來寫這篇文章,但我腦袋裡的想法快要把我逼瘋了,讓我只好來寫這篇文將我的想法清出來。

LH2第四集的劇情似乎讓很多人看不下去,很多人直指羽生幸福論太噁心,這之間太多言論在我看來真的是雞蛋裡挑骨頭,就不一一論述,但其中有一點提到為何大家不討厭第一季的黛卻討厭第二季的羽生這件事情,我倒覺得很值得討論。目前看來最多人持的是黛至少是單純的,至少是為了自己眼中的正義而戰的,因此沒有什麼問題,她所需要的只是磨練自己的訴訟技巧。

關於這點,我持完全相反的看法。正如先前所提到的,我認為第一季的黛根本是一位不合格的律師,她所謂的中心思想到頭來其實根本不是理想主義,對我來說,她只是一位理盲又濫情的律師。對黛來說,她眼裡看到的只有可憐的當事人,在她的世界裡是非黑白是分明的並且她的標準其實就是世俗上很鄉愿的標準,在第一季第一集中,黛就滿腦子想為看似清白的殺人犯辯護,但是當黛發現被告可能真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殺人犯時,她又會怎麼做呢?我想依照她的邏輯,當然是當場判這位殺人犯出局吧,認為他罪有應得,當然更不可能為他辯護。然而,對我來說,真正的理想主義應該是像第一季的人權律師那樣,基本上他有自己的中心思想,認為大財團就是罪惡的可惡的,也因此他站在居民的那方,對抗無良建商。或至少是像台灣社會當中,認為死刑根本上不該存在,於是為了殺人犯的人權而奮鬥著的那些人權律師,然而這些中心思想在黛身上都是看不到的。在我看來,她才是最看不清楚正義的人,因為她滿腦子只想以她看到的事實作為判斷標準,但其實她又沒有能力像古美門那樣,能有多方觀察提出多元觀點的能力。在第一季的黛身上,才是出現大家最唾棄的,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當事人身上那種人,然而觀眾卻表示不討厭黛,這點真是讓我匪夷所思。對我來說,黛眼裡的正義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我認為第一季編劇所要表達的最大中心思想就是,事實其實是看不清楚的,而事件當中的惡不可能完全歸屬於任何一方,沒有絕對的好跟壞人才是LH1當中最重要的概念,而這點,基本上跟黛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

文章標籤

b12ea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